我校教师代表参加2025年第二届饲用、食用昆虫及可持续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
作者:梁嘉雯 时间:2025-03-13 点击数:
3月8日至9日,由我校作为联合承办单位举办的第二届饲用、食用昆虫及可持续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荷兰、德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代表,齐聚华农红满堂,共同探讨昆虫资源开发与可持续食品安全的未来方向。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晓东教授带队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我校团队聚焦桑蚕资源在饲用、食用领域的开发潜力,与国内外同行深入探讨了昆虫蛋白可持续利用、蚕桑副产物高值化应用等前沿议题。我校管德龙博士在主题报告环节分享了题为《Mining Genes Associated with Artificial Diet Adaptability in Silkworms Based on the Genome of Guican 5》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组分析筛选出与人工饲料适应性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利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为家蚕饲料配方优化及适应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分子靶点。该成果有望提升家蚕养殖效率,降低规模化养殖成本。宋婧博士则以《Risk Assessment of the Toxicity of Copper Chloride Pesticide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Silkworms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ing》为题,揭示了农药对家蚕肠道微生态的破坏机制。研究发现,氯化铜农药显著降低有益菌丰度,增加致病菌比例,并干扰代谢通路,为农药科学使用与家蚕健康养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两项研究从基因调控与生态安全角度切入,为蚕桑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会议期间,我校团队还受邀前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参观交流。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详细介绍了该所桑蚕产品研发进展,并展示了蚕桑副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桑树种植实验基地及农产品中试平台。双方围绕蚕桑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蚕桑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及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参会不仅展现了学校在蚕桑资源开发领域的科研成果,还通过国际对话与跨区域合作,为蚕桑产业升级拓宽了视野。同时,学校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蚕桑产业的新技术、新模式,为广西桑蚕产业作出更大贡献。(作者:梁嘉雯 拍摄:梁嘉雯 校对:李晓东 审核:覃宝山)